• 2021年第48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遗传育种
    • 中华绒螯蟹“六月黄”与成蟹肝胰腺营养成分比较

      2021, 48(4):181-186. DOI: 10.16446/j.fsti.20210200119

      摘要 (161) HTML (0) PDF 3.56 M (2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同一年度、同一饲养环境下的中华绒螯蟹“六月黄”和后期成蟹雌、雄个体肝胰腺组织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六月黄”的肥满度与雌性成蟹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肝胰腺指数极显著高于成蟹(P<0.01)。“六月黄”肝胰腺中水分和灰分的含量极显著高于成蟹(P<0.01),而粗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成蟹(P<0.01),两种蟹的粗蛋白质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检测到的17种氨基酸中,除“六月黄”雄蟹肝胰腺中丙氨酸的含量显著低于其雌蟹及雌、雄成蟹外(P<0.05),其他16种氨基酸在“六月黄”与成蟹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六月黄”和成蟹的肝胰腺中含量最高的4种脂肪酸均为C18:1n9c、C18:2n6c、C16:0和C16:1,其总和分别占“六月黄”和成蟹肝胰腺中总脂肪酸的72.13%和69.02%(雌、雄蟹平均值)。“六月黄”的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低于成蟹(P<0.05),但其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Σ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ΣPUFA)均显著高于成蟹(P<0.05)。“六月黄”肝胰腺中Σn-6 PUFA的含量也极显著高于成蟹(P<0.01),而Σn-3 PUFA含量二者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六月黄”的Σn-6/Σn-3 PUFA比率(1.42~1.44)低于成蟹(0.85~0.92)。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六月黄”的营养价值较高,其肝胰腺的营养品质好于成蟹,“六月黄”养殖具有一定的产业发展前景。

    • 遗传全雄尼罗罗非鱼与吉富罗非鱼养殖性能比较

      2021, 48(4):187-191. DOI: 10.16446/j.fsti.20201200125

      摘要 (166) HTML (0) PDF 3.29 M (1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超雄鱼为父本进行遗传全雄鱼的繁育是获得全雄罗非鱼苗种的方法之一。为了评估全雄尼罗罗非鱼的养殖性能,进行了遗传全雄尼罗罗非鱼与吉富罗非鱼的池塘及网箱养殖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初始体长3~5 cm的遗传全雄尼罗罗非鱼和吉富罗非鱼鱼苗经过100 d池塘养殖后,平均体质量分别达到558.00 g和501.80 g,遗传全雄群体的生长速度比吉富群体快11.26%;将体质量为18~19 g的遗传全雄尼罗罗非鱼和吉富罗非鱼鱼种放在同一网箱中饲养,45 d后,其平均体质量分别达到144.69 g和125.91 g,遗传全雄群体的生长速度比吉富群体快18.02%;同时,遗传全雄群体的雄性率达到了100%。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遗传全雄尼罗罗非鱼具有较高的养殖推广价值。

    • >海水养殖
    • 贝类混养模式探索——贝、海藻、海胆的IMTA模式分析

      2021, 48(4):192-196. DOI: 10.16446/j.fsti.20201100108

      摘要 (196) HTML (0) PDF 2.99 M (2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如何有效控制养殖海区生态平衡是目前我国贝类养殖的难题之一。文章综述了贝、藻、海胆的多营养级综合水产养殖(integrated multi-trophic aquaculture,IMTA)模式,分析了混养物种之间的互利耦合机制,并阐述了推行此项技术的优势和难点。

    • 光照强度、温度及海水类型对卤虫(Artemia saline)卵孵化率和幼体存活率的影响

      2021, 48(4):197-202. DOI: 10.16446/j.fsti.20201100116

      摘要 (116) HTML (0) PDF 4.19 M (2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提高室内循环水养殖环境下卤虫(Artemia saline)的存活率和稳定的产出率,研究了光照强度、温度及海水类型对卤虫卵孵化率和幼体存活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卤虫卵孵化率,设置0、1 000、2 000、3 000、4 000、5 000 lx共6种光照强度,每种强度设置4个重复组,结果显示,6种光照强度下的孵化率依次为(5.12±2.18)%、(55.68±4.73)%、(59.66±13.04)%、(62.50±19.51)%、(48.29±10.06)%、(38.07±11.04)%,光照强度对孵化率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在光照强度3 000 lx下孵化率最高。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法研究温度及海水类型对孵化后6、24、48 h时卤虫幼体存活率的影响,并对不同水平组合下的均数进行多重比较,双因素交叉分组试验设置2种温度[A1(25.17±0.51)℃、A2(32.03±1.04)℃],5种海水类型[B1(卤水)、B2(卤水+自来水)、B3(海水晶+自来水)、B4(海水晶+纯净水)、B5(天然海水)],每个组合设3个重复组,结果表明,孵化后6 h,温度、海水类型及交互效应对卤虫存活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24 h时,温度、海水类型及交互效应对卤虫存活率的影响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海水类型对卤虫存活率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A1B1、A2B2组存活率相同,均为(98.89±1.92)%;48 h时,温度、海水类型及交互效应对卤虫存活率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A1B1存活率最高,为(97.78±1.92)%,A1B2其次,为(96.67±3.34)%;A1B1与A1B2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考虑存活率、卤水价格、运输成本、运行损耗等因素,在水温(25.17±0.51)℃下采用卤水+自来水进行卤虫孵化较为经济和便利,适合于循环水养殖条件。

    • >淡水养殖
    • 美洲鲥苗种绿色生产试验

      2021, 48(4):203-209. DOI: 10.16446/j.fsti.20210300101

      摘要 (80) HTML (0) PDF 3.86 M (1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由美国的野生美洲鲥亲本人工繁育而来的子一代亲本进行苗种绿色生产试验,孵化育苗用水经过严格的消毒、过滤等处理,尾水通过水循环系统净化后排放,开口饵料以自行扩培的方式生产,并在种鱼养殖和苗种培育过程中使用经绿色生产资料认证的饲料。试验结果显示:养殖和育苗用水符合NY/T 391—2013《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排放水符合SC/T 9101—2007《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孵化育苗过程顺利,获得美洲鲥苗种4.67万尾,苗种符合NY/T 842—2012《绿色食品 鱼》的要求。

    • 野生菊黄东方鲀与养殖菊黄东方鲀肌肉品质比较

      2021, 48(4):210-213. DOI: 10.16446/j.fsti.20210300108

      摘要 (128) HTML (0) PDF 2.46 M (1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比较野生菊黄东方鲀与养殖菊黄东方鲀肌肉的品质,采用常规生化方法测定并分析了其肌肉中营养成分及部分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野生组菊黄东方鲀肌肉中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养殖组(P<0.05),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养殖组(P<0.05);16种氨基酸中,野生组有6种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养殖组(P<0.05),而其他氨基酸含量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野生组菊黄东方鲀肌肉中必需氨基酸(EAA)和鲜味氨基酸(DAA)的含量显著高于养殖组(P<0.05)。根据FAO和WHO提倡的相关评价指标,在营养、口感味道等方面,野生菊黄东方鲀相对于养殖菊黄东方鲀较优。

    • 淡水池塘南美白对虾与鲻鱼生态混养技术研究

      2021, 48(4):214-219. DOI: 10.16446/j.fsti.20201200129

      摘要 (97) HTML (0) PDF 3.98 M (2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7、2018年连续2年利用7口0.4 hm2 (6亩)对虾养殖池在淡水条件下进行了鲻鱼与南美白对虾混养试验。试验结果:鲻鱼放养规格48~80 g/尾,放养密度为75~225尾/hm2,收获鲻鱼规格为420~520 g/尾。2017年,南美白对虾单养池(对照池)产量为6 090 kg/hm2,6口鱼虾混养池产量分别比对虾单养池高540~1 590 kg/hm2,平均单产提高1 012.5 kg/hm2;2018年对虾单养池产量5 790 kg/hm2,6口混养池南美白对虾产量分别比对虾单养池高795~1 515 kg/hm2,平均单产提高1 170 kg/hm2。2017年6口鱼虾混养池养殖收益分别比对虾单养池高50 100~64 500元/hm2,平均收益提高65 145元/hm2;2018年6口鱼虾混养池的养殖收益分别比对虾单养池高28 500~55 950元/hm2,平均收益提高40 365元/hm2。池塘水质方面,养殖中后期,鱼虾混养池的氨氮、亚硝酸氮等水质指标明显低于对虾单养池。试验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鱼类品种混养在对虾池中,对于改善池塘水质,增加养殖收益具有显著效果。

    • >渔业环境
    • 采用化学氧化法降解贝类养殖水中扑草净残留的研究

      2021, 48(4):220-225. DOI: 10.16446/j.fsti.20200800124

      摘要 (55) HTML (0) PDF 3.77 M (1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去除贝类养殖过程中残留的农药扑草净,研究了不同处理(正常、超声波震荡、紫外线照射和不同pH)条件下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和次氯酸钠对扑草净的降解效果。结果显示,次氯酸钠对扑草净的降解率最高,其降解效果不受紫外线照射、超声波震荡以及水体pH变化的影响。高锰酸钾和过氧化氢对扑草净的降解率较低,超声波震荡和紫外线照射辅助处理对降解效果没有影响,但当水体pH为10时,高锰酸钾和过氧化氢对扑草净的降解率显著提高。研究还对次氯酸钠降解扑草净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扑草净的氧化降解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 >观赏鱼和水族生态
    • 金鱼主要质量性状在杂交子一代中遗传规律的初步研究

      2021, 48(4):226-229. DOI: 10.16446/j.fsti.20210500108

      摘要 (95) HTML (0) PDF 2.46 M (1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金鱼主要质量性状的遗传规律,将具有头瘤、龙睛、珍珠鳞、无背鳍、双尾、三尾等变异性状的金鱼与具正常性状的金鱼进行正交和反交,统计杂交子一代的性状表现。结果显示,头瘤、龙睛、珍珠鳞、双尾和三尾均为隐性性状;无背鳍金鱼与正常背鳍金鱼杂交的结果出现了高比例的残背个体,说明无背鳍不是单一性状。研究表明,在金鱼的杂交选育中,须遵循变异性状的遗传规律,才能更快更好地达到生产和繁育高品质金鱼的目的。

    • >综述
    • 弧菌对养殖大菱鲆的危害及其防治方法研究新进展

      2021, 48(4):230-236. DOI: 10.16446/j.fsti.20200800121

      摘要 (80) HTML (0) PDF 4.07 M (3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弧菌是细菌性疾病的常见病原,不但会感染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还会对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危害。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然而疾病问题严重阻碍了其养殖业的发展。 近年来,有关大菱鲆弧菌病检测及防治方面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文章介绍了几种常见弧菌病原对养殖大菱鲆的危害,对新的检测及防治方法进行了总结,可为大菱鲆弧菌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 >渔业简讯
    • 渔业简讯

      2021, 48(4):237-240.

      摘要 (45) HTML (0) PDF 2.78 M (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